新聞動態
NEWS AND INFORMATION
|
以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其中,全面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深刻闡述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尤其是報告第十部分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對新時代新征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綠色發展之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作出了戰略謀劃和部署。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這一科學思想指引下,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包括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等科學內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豐富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各地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現出來。 山水林田湖草沙得到一體化保護。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指明了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必須按其內在規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之道。十年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建立并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文明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定修訂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等一系列制度,既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取得歷史性成就,也促使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向往的美好生活之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一段時期甚至成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堅決向污染宣戰,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一起確定為“三大攻堅戰”并進行重點部署。新時代十年來,黨領導人民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水污染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污染排放標準等,集中攻克了老百姓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十年來,我國堅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總抓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有效推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2012年至2021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我國生產生活方式和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二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提煉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其中都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億萬年來,大自然給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空氣、水、食物和能源等豐富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對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戰略部署時,首先強調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這也成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依據。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在探索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為指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態文化資源,汲取西方工業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訓,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顯著成就。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未來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和到二〇三五年發展的總體目標,分別內含著“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也是胸懷天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政黨。當今世界局勢波譎云詭,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發展是和平的基礎,是解決南北問題的根本路徑。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彰顯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的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觀,堅持技術運用、經濟發展、生活改善與尊崇、保護自然相統一,堅持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全球觀,超越了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無止境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的人與自然對立觀,超越了西方生態中心主義反對技術運用、經濟發展的人與自然隔離觀。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堅持人民情懷、生態情懷和天下情懷的統一,高瞻遠矚地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并強調“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三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必須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生產生活的綠色化、低碳化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趨勢。我國經濟由高速、粗放增長轉變為高質量、集約型發展,關鍵是要實現發展方式向綠色轉型。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盡管成效顯著,但“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產業、能源、交通等結構調整優化,能源資源節約集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引導,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戰略舉措,強調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目前,環境污染防治仍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艱巨任務,仍集中體現在大氣、水體、土壤、固體廢物、噪聲等方面的污染防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通過污染物協同控制、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達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穩步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目標。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是其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通過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以及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等提升我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國確定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二十大首次將“雙碳”目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并提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通過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等戰略舉措,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碳達峰行動。 (作者:高正禮,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